(夏胜先:执教28年,淮南市第三中学心理老师,曾获得安徽省优秀教育工作者,安徽省先进工作者等称号。)
“老师,您说的正念呼吸法,我从网上查了一下,网上还有直播带练,并且提供 了 21 天 打 卡 表呢!”一位同学举起打卡表向我展示,眼神中闪烁着分享的喜悦。这已不是我第一次在课堂上被学生分享了。
作为一名心理教师,我很高兴同学们能够借助于短视屏、AI这些渠道来了解一些心理知识,对我来说,这些瞬间不是挑战,而是一个难得的契机。我常对学生说:“感谢你的分享,让我们又多了一个学习资源。”因为我深知,真正的教育不在于谁知道得更多,而在于如何让知识照亮生命。
在“压力管理”课上,一位同学向我分享她学习到的“5-4-3-2-1”情绪着陆法。我便邀请他当堂演示这个方法。接着顺势引导他们讨论:“什么时候适合用这种方法,它的局限性又有哪些?”之后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,我则从心理学角度补充解释其原理,将碎片信息串联成系统知识。
在开展心理咨询时,学生们给我推荐了几个心理咨询APP,有些功能我都没听说过。我没感觉到焦虑和恐慌,反而觉得很好奇,向他们请教说:“你能教教老师吗?”这时我发现他们眼中充满了一种自信的光芒。
这些经历让我明白什么才是教师的权威。不是把更多、更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是有权威,而是要通过三种方式来发挥自己的优势:第一是专业引领力,能把零散的知识组织起来;第二是情感融通力,真正读懂学生,让学生感到安心、舒适,并且能够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之中开展学习;第三是成长陪伴力,陪伴学生在这条找寻自我、探寻世界的发展之路上不断走远。
正如课后找我聊天的学生所说:“老师,我喜欢心理课,因为在这里不只是听课,而是能真正被听见。”我恍然大悟,当学生比我更懂时,我不是失去了权威,而是获得了更好的机会——成为学生世界里指引方向的那个人,领着学生一起寻找属于他们的天地,找到自己想要的理想天堂。这何尝不是一种更美好的师生关系?